「這條馬路在70年前發生重大車禍,有一輛大卡車衝撞路上的人車,造成多人死傷。」
如果我們聽到有人說,通常會有幾種反應:
1、天啊!也太可憐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意外?當時的狀況是怎樣?我想知道。
2、天啊!也太慘了,等等我們要去哪逛街?
3、天啊!也太慘了!那些在路上的人是白痴嗎?車來不會閃嗎?!
4、天啊!也太慘了,應該是路上的人車故意害卡車衝上去的吧⋯⋯
5、天啊!卡車是故意撞他們的嗎?
於是我們開始討論70年前的事。
1、「你當時有在現場嗎?不然你怎麼能確定有這件事?!」
事故發生時我還沒出生,但我從當時的報章雜誌與以此事故寫成的文學小說知道,甚至還有生還者與受難家屬的口述中知道。
2、「那些紀錄都是二手的資訊,難保不會有人故意隱瞞實情,或為了私利捏造誤導。」
這有可能,筆錄在當時的年代,都有很高的可能是透過刑求手段得來,所有相關資料都有可能真假混雜。只能盡量收集資料,透過比對與推敲,盡可能去還原當時的狀況:從大卡車失控的第一秒,到現場所有人車靜止不動為止。
3、「可是我上網搜尋與看過當時的官方報告與書籍,是因為路上的人車在抗議以及搶劫破壞,所以大卡車衝撞是伸張正義,為了恢復社會秩序,撞得好。」
官方報告隨著社會氛圍與民主進步,有越來越多的版本出現,你看到的是哪一版?
再者,有許多調查報告在當時被列為機密,最近才得以公開解密,你說你讀到的書名是什麼?跟我說我願意去讀讀看。
你說路上的那些人在破壞秩序,但我想問問你對於秩序的定義?你說他們在搶劫破壞,是指所有被卡車碾過的人嗎?當時有調查過才決定撞嗎?還是只要在那條路上的都有嫌疑,無差別一律就地正法才是正義。
況且,如果當時不需經過司法程序就能執行;那現在一樣也不需要法院了,把那些涉嫌犯罪破壞社會秩序的通通判死也可以。
4、「每年的這一天,都有很多人愛講這件事,還在那些暴民墳前擺花束紀念;他們的家屬還哭哭啼啼,無法放下過去,故意製造社會對立,撕裂活著的人彼此的感情。」
所以這就是我想和你討論的用意,因為很多人在闔上眼的那刻,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死掉;那些受難者的遺孀到現在也不懂家人為什麼消失?有不少人當天根本沒在那條馬路上呀!!!
一年只能公開哭一次訴苦一次,不僅不厚道,更無法幫助理解當時究竟發生什麼事;如果可以,政府與民間單位要合作調查,盡量讓真相公開,當每個人都理解卡車司機為什麼衝撞以及下令衝撞前的所有決策過程;以及究竟哪些人當時真的在犯罪,哪些又是無辜的,只有究責加害者,才能進而希望受難者與家人放下。
但如果他們放不下,也不能去苛責他們,畢竟傷痛不是發生在我和你身上,我們沒有任何一絲權力與資格可要求陌生人放下過去傷痛,遺忘親人與朋友;我們後輩之人能做的只有陪伴以及不停的討論與發掘更多真相,才能化解社會對立,讓傷口癒合結痂。
5、「你這麼愛講這過去那麼久的事故,一定是你討厭卡車公司,假中立理性只是為了帶風向,要支持另一家競爭對手。」
你覺得你喜歡那家撞死一堆人的公司才是理性與正義的話,那可能要再思考一下自己的價值觀與看待生命的方式。
你不覺得你該督促你喜歡的卡車公司,盡快把所有能給的資料都公開,這樣除了讓大家了解真相,更會肯定這公司的接班人勇於承擔責任,只有這樣做才有機會讓越來越多像我這種與事故不相干的人,會對肇事者提升正面評價;不然以現在社會氛圍,酒駕事故要嘛鞭刑,要嘛唯一死刑的提案,七十年前的事故可是死傷數萬人,這個即使透過受國際人權規範的現在司法審判,還是得投胎很多次才還得完。
現在你覺得討論這件事,還是在破壞那家公司的商譽嗎?
6、「你只讀幾本書旁聽過幾堂課,就在那邊囂張發表言論,真佩服你的勇氣!難道你不知道當時街上那些人是受到分家的前公司煽動的嗎?」
你知道你酸我這幾句話對於討論並沒有幫助,積極的作為是我們一起多讀書多去聽課,才能做理性有效的討論。
關於事故,不僅你說的分家公司有檢討報告,連卡車公司的贊助商都有內部報告喔,如果你真的願意去讀一讀,你會發現你就能真正放下仇恨與陰謀論,回歸到理解傷痛是最赤裸真實的情感。
#記憶太短遺忘太長